金恆煒專欄  聯合中國為新系弔喪
《聯合中國》兩報撥出大篇幅為民進黨的新潮流系弔喪,令人啞然失笑,《聯合報》甚至以「新報」之姿在社論中為沈富雄們搥胸頓足、臨表涕泣,真的是「不知所云」了。藍調媒體如此大陣仗的不避嫌疑,過去只有為連為宋為馬才可比擬,今天為新系代打,是不是有「既傷逝者恒自念也」的感受?


「十一寇」或說新潮流系的崩盤,《聯合報》的重要評論是「改革派全軍覆沒」,《中時》則是「改革派大挫敗」,問題是,十一寇也好、新潮流系也好,為什麼會是「改革派」,誰封他們為「改革派」?不正是《聯合中國》及藍調電視媒體的傑作嗎?從紅軍亂台一路下來,支持綠營的被打成「保皇派」,與藍、紅沆瀣一氣的則晉封為「改革派」。藍紅聯手的操作,使得「改革派」名詞在綠營中成為髒字,不然,如何解釋「改革派」瀕死、《聯合中國》為之寫祭文?

確實「改革派」是成也藍調敗也藍調;不同的是,藍調失敗了不過是投資/投機一場而已,「改革派」敗了,卻是走向死亡之途。更重要的觀察點是,民進黨內的新系大幅度所依賴的《聯合中時》已淪為兩小報了,合兩小報的閱讀率比不上《自由時報》一家;新系寧巴結愈來愈沒有公信力的藍媒,終而與藍媒一樣,一步一步走向沒有光的所在,也不足異了。

新系或「十一寇」之敗,老實說是事之必然,而且敗象早露。遠的不必說,紅軍肆虐之際,藍調媒體幾乎一片紅,違反新聞專業寖寖然與紅軍合擊,窮黨國體制之餘力要顛覆民選的本土政權,尤其勾結民進黨前主席「賣台第一勇士」施明德來個裡應外合,一舉翻轉台灣的「第三波民主」。然而,紅軍與民進黨內的叛將及號稱的「改革派」聯手,反而讓台灣人民掌握了打開歷史的鑰匙,用手中的選票展現了人民的意志。

回首看林濁水、李文忠「雙辭」手段,《中國時報》的大標題是「寂寞先知林濁水 見證毀滅紀事」,也就是揭示「林濁水所言並見證了一場『民進黨的毀滅紀事』」,而《聯合報》則定位為「一味挺扁的『深綠』vs.主清廉的『正綠』」,並下斷言:「北高選舉被視為黨內一個『開槍點』」云云,可見「改革派」與藍調媒體之一搭一唱、一唱一搭,目的就是使北高兩市選舉「雙輸」!

紅軍之亂、新系之亂、藍媒之亂,不過去年十一月之事,結果,不只李文忠、林濁水「辭職」拉下民進黨選情未遂,藍調媒體利用「改革派」來倒扁未遂,相反的,民進黨的選民挺住高雄市,也用選票挺台北市,讓藍黨、紅軍、「改革派」一鍋子煮了;惡狠狠的打了藍軍、紅軍、藍調媒體的大耳光,何嘗不是預先敲起「新系」的喪鐘?

民進黨總統與立委初選的結果,民意十分清楚,新系的潰敗甚至覆亡也不奇怪。真正的意義是,權力由人民賦予,人民也可以收回。《聯合中國》為新系抱屈,非要指控民進黨區域、不分區的初選是「難看名單」,而且再次威嚇說年底立委選舉「選民投得下去嗎?」這個老把戲與去年北高兩市選前捧李林貶民進黨如出一轍,暴露其短而已。只是被淘汰出局的新系權貴們輸了不甘,繼續隨藍媒體起鬨,抹黑自己的黨、貶抑選民來寫自己的墓誌銘,更顯示綠色選民的票沒有投錯!(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http://www.taiwanus.net/news/shownews.php?id=61047


排藍就是排新潮流


從所謂「十一寇」到新潮流系已經成為民進黨內的「邪惡」集團,原因很簡單,民進黨的選民認為這些人背棄了民進黨的理念,嚴重違反選民的意願,決定把他們當成「拒絕往來戶」。


像出身扁團隊的羅文嘉,在紅軍倒扁的時候出來批扁,現在再如何上Call-in、如何再辯解,也是枉然。老實說,羅文嘉的「顧人怨」,不是現在開始,搶著披掛競選台北縣長時,羅提「新民進黨運動」就觸怒選民;人民不會原諒政治人物「糟蹋己黨,造就自己」的行為。結果羅文嘉慘敗,把執政縣拱手讓人不說,整整輸了十九萬票之多,民進黨的得票退回到黨外時代。


敗軍之將的羅文嘉虧欠選民、虧欠民進黨,不是道歉可解;羅毫無悔意,在美國依然大賣野人頭,卻沒有反省自己拖累本土政權的罪無可逭。最近為了取得不分區立委的寶座,又提「綠海政策」來騙選票。試問,台北縣的敗績猶班班在目,如何有臉夸夸而談?真知灼見、有心改革先要得到選民的同意。選民不齒羅文嘉,因為羅文嘉欠缺政治人物真正的信念道德上與掌握形勢上的信念。


重要的是,台灣的選舉制度愈來愈著重選民的支持,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下,尤其「兩票制」,政黨非得爭取並擴大基本選民不可,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排藍民調」是必要工程的原因。民進黨日前通過區域立委的「折衷排藍」,前新系的前總召段宜康竟而公然斥責說「討好民進黨現有支持者,是民進黨最大危機」,而且痛斥民進黨「不求上進」云云,是何言哉?真是叫人不知如何回答。


明顯的是,包括「十一寇」在內的新潮流系已與「民進黨支持者」成敵我之勢,新系把「現有支持者」當成敵讎,不然,為什麼可以「不討好」?這顯示「十一寇」之流所追求的已與選民的意願相背,相對的,選民對「十一寇」的信任降到零下,認為「寇」不只不能代表人民,而是背逆人民,欺瞞人民。


不要忘記憲政的基本精神是,選民能夠把敗類淘汰出局。從施明德到沈富雄,歷史教訓不夠嗎?(作者金恆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民進黨政客十一寇的本質


所謂「十一寇」,是台灣南部支持「台獨」的地下電台發明的「封號」,包括有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郭正亮、鄭運鵬、羅文嘉和沈富雄。其中除了郭正亮、羅文嘉、沈富雄外,其餘八人均是前「新潮流系」的成員,林濁水、洪奇昌還是「新潮流系」的「大老」,段宜康也曾出任過「新潮流系」的總召集人。


 


認識民進黨新潮流系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DPP_new/main.htm


 


民進黨的新潮流系是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運團體結合,俾期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以抵制具有公職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獨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以取得批判鬥爭美麗島系等溫和立場派系、人物的有利位置,並壓縮自「黑名單」解禁後海外回台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國內的發展空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BD%AE%E6%B5%81%E7%B3%BB


 


民進黨全代會去年解散派系,或許幫了新系一個大忙,讓新系不必面對與其他派系已無明顯差異的尷尬。儘管如此,林義雄在去年一月強調的:「此次黨主席選舉,是選擇執政之後權位爭奪的現實主義,還是重回當年民主運動無私奉獻的理想主義路線」,在此時此刻對於新系仍格外具有反諷效果。 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o/archive/2007/03/13/3333.html


 


分裂--把民進黨大旗奉送給「新潮流系」政客  May 26, 2006 http://www.wretch.cc/blog/feuerbach&article_id=3616469


政治家最重要的特質是企圖心--完成理想目標的企圖心,而不是為了維繫團結的讓步;政治家的重要能力是果斷力--在關鍵時刻做出相應的斷然決定,而不是瞻前顧後。 

新潮流系讓大部分本土派支持者不滿(唾棄)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日,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是陳水扁總統執政後,民進黨新潮流系在黨、府、院地位的最佳寫照.....一位新系大老更篤定地說,十年後的新潮流,會比現在更強!」 (今周刊2001/03/05-03/11) 、「《中國時報》介入民進黨內,或說,民進黨內的新潮流系拉藍色《中時》當武器,或說藍營的《中時》與新潮流組成聯合陣線,是從縣市長投票前的所謂「新民進黨運動」始。」 (新潮流向綠色選民宣戰 2006/1/10 , 金恒煒)。
 

新潮流系戰鬪大旗所標誌的就是,為了權力的競逐不惜對黨內同志展開腥風血雨的鬥爭,尤其從新潮流流史中更可以發現其派系野心的真面目清楚而明朗。政治人物或政治團體為權力展開旺盛的企圖心,是政治實踐生態上的必然,但像新潮流系這幾年來的作為,在政治理想上也從台獨基本教義派質變成為「兩岸之間的統一,恐怕想擋也擋不住。」(文匯報),在路線上更從群眾路線退步成為小資產階級的投機性格,在政治競爭模式上已經從原本複製列寧式的政治鬥爭轉變成為史達林式的政治屠殺。新潮流系的鬥爭性格應歸功於新系龍頭邱義仁,邱義仁對於國共鬥爭史以及蘇共發展史的潛心研究,感染新系成員的跟隨風(邱義仁、林濁水、簡錫堦都是傳言中的列寧大師)。
 

從民進黨成立迄今,新潮流系可說是歷次黨內鬥爭的要角,從過去為理想性而鬥爭到近幾年來為派系權力而鬥爭,甚至是為收割別人的戰果都不惜以不擇手段的方式進行鬥爭,遠的不說就舉最近的例子。
 

民進黨執政後,新潮流系兩大龍頭的邱義仁是長期身居總統府權力核心要職,吳乃仁長期擔任經濟部門要職,然而新系並不因此而共同承擔責任,相反的每當執政過失總是批扁不於餘力,對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時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切割、批判,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還是玩同樣的一套切割、批判把戲。
 

謝長廷從行政院長位置下台後,新潮流系並沒有因此而善罷甘休,因為新潮流系此時已經跟上任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結為政治同盟,而新潮流系與蘇貞昌更已經將2008年總統大選設定為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因此鬥倒謝長廷這位黨內最具實力的競爭對手就成為「新、蘇同盟」的首要任務,所以謝長廷卸任行政院長後有新潮流系立委林淑芬一連串的批謝戲碼(林淑芬戰果展示),現在新潮流系連謝長廷幾年來辛苦用心經營的戰果(高雄)都不放過,這從新潮流大將陳菊那種不以黨的勝選為全面考量,而只顧派系利益個人權位的強烈收割企圖心,在在都不難讓人對於新潮流系那種鬥爭醜態深感厭惡。
 

當「一系怨整黨,整黨怨一系」的這種狀態長期無能改變的現實下,當新潮流系明擺著不將謝長廷鬥臭鬥垮不善罷甘休的情勢下,謝長廷如果還堅持不切實際的團結假象這一單純的善良願望,那麼我個人可以確定謝長廷是位不值得期待的政治人物。
 

謝長廷不論其智慧、胸襟都堪稱為是位不可多得的政治領袖人才,是唯一一位與阿輝伯同等具有戰略哲思的政治人物,然而謝長廷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企圖心與果斷力,企圖心是成為政治家的必要條件,企圖心是政治人物公開向支持者展示政治意向的必要宣示,是對支持者的政治表白與負責任的初步表現。
 

新潮流已經不再對台灣獨立有所堅持與信心,當新潮流已經以收瓜黨的所有權利為目的,當新潮流已經從對國民黨的政治鬥爭轉向為對內的政治惡鬥,被新潮流系列為首要的政治惡鬥對象的謝長廷,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的一再讓步絕不可能滿足新潮流系的胃口,與其繼續任新系無限制的宰割,在此奉勸謝長廷必須在此關鍵時刻展現政治家應該具有的企圖心與果斷力,將自己長期對民進黨的付出以及努力的戰果,全部奉送給新潮流系這個永遠餵不飽的政治吸血鬼。
 

如果我猜測無誤,從退下行政院長一職後的幾次與阿輝伯見面,我猜想阿輝伯極可能有做這方面的分析,如果有的話,我建議謝長廷應該盡速找個時間與阿輝伯及台聯黨政人士共商,民進黨內反新潮流系人士如何與台聯進行政黨重組,新潮流系如果選擇繼續向中國傾斜路線,那麼這個重組後的新政黨就必須選擇堅守台灣立場為政黨主軸,反之新政黨可以選擇中間路線。
 

期待阿輝伯與謝長廷能掌握目前關鍵時刻,發揮兩人的智慧共創台灣政治新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