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傳說


相傳咖啡是衣索比亞高地一位名叫柯迪(Kaldi)的牧羊人,當他發覺他的羊兒在無意中吃了一種植物的果實後,變得神采非常活潑充滿活力,從此發現了咖啡。所有的歷史學家似乎都同意咖啡的誕生地為衣索比亞的咖發(Kaffa)地區。但最早有計劃栽培及食用咖啡的民族則是阿拉伯人,且咖啡這個名稱被認為源自於阿拉伯語「Qahwah」,意即植物飲料。

最早期阿拉伯人食用咖啡的方式是將整顆果實(Coffee Cherry)嚼,以吸取其汁液。其後他們將磨碎的咖啡豆與動物的脂肪混合,來當成長途旅行的體力補充劑,一直到約西元1,000年,綠色的咖啡豆才被拿來在滾水中煮沸成為芳香的飲料。又過了三個世紀,阿拉伯人開始烘培及研磨咖啡豆,由於可蘭經中嚴禁喝酒,使得阿拉伯人消費大量的咖啡,因而宗教其實也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流行的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但是到了15世紀的早期,咖啡飲料在土耳其,埃及和敘利亞都非常盛行。此種遷移完全要歸功於穆斯林回教徒,這些回教徒在祭拜過麥加之後,總會偷帶一些咖啡回自己的家鄉。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咖啡已是中東地區大眾化飲料,但也被視為一種藥物,歐洲各國駐土耳其帝國大使及商賈,也認為咖啡是健康飲料,具有特殊療效,諸多正面評價有助咖啡輸入歐洲。德國名醫兼植物學家洛沃夫﹝Leonhard Rauwolf﹞早在一五八二年就寫了一本有關咖啡的書,然而,最先進口咖啡豆的卻是威尼斯人,時間是一六一五年。

16
世紀,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引起歐洲人的注意,經由威尼斯及馬賽港逐漸的傳入歐洲,並開始將農作物集中在咖啡種植上,例如﹕荷蘭是第一個移種咖啡成功的國家,將咖啡移到有溫暖氣候的錫蘭和印度東部的爪哇。咖啡樹在此長得非常的茂盛,因此咖啡的另一個名字是"爪哇"


義大利


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強大艦隊之前,歐洲和中東的貿易全靠威尼斯人牽線,因此歐洲第一顆咖啡豆是由威尼斯人帶進,史學家並不感意外。當時的咖啡很昂貴,用來喝太奢侈,起初主要賣給歐洲藥劑師,歐洲人喝咖啡的風氣,是17世紀由義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經商中漸次傳開,在威尼斯出現了歐洲第一家的咖啡店叫波的葛(Bottegadel Caffe)。十七世紀末逐漸普及,沿街叫賣檸檬或藥草的販夫也開始賣起咖啡,進而成為義大利最平民化的飲料。 儘管咖啡飲料很快被義大利人接納,但是基督教保守人士卻有意見,他們認為咖啡是「撒旦飲料」並要求教宗禁止基督徒喝咖啡,因為默罕默德不准回教徒喝基督徒的葡萄酒,回教以咖啡取代美酒,如果基督徒也跟著喝咖啡,豈不是成了回教徒。據說當時的羅馬教皇克里蒙八世﹝Clement VIII﹞試喝一口咖啡說:「哇塞,撒旦的飲料真美味,如果讓非基督徒獨享,豈不可悲,咱們不妨賜咖啡一個聖名,捉弄撒旦一番。讓咖啡成為基督的飲料。」

十七世紀末,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出現許多咖啡館,頓時成為市井小民或王親貴族的聚會場所,目前仍在廣場營業的知名咖啡館The Caffe' Florian創設於一七二0年,當時尚無郵政業務,客人總喜歡把信件或物品託交給Caffe' Florian,由店主代轉,這家咖啡館也成了威尼斯重要的信息中心。


法國


旅居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多年的法國馬賽商人返回老家,發覺沒有咖啡喝很難耐,於是自己進口咖啡解癮。隨後里昂的商人也覺得咖啡市場有潛力,於是較大量進口咖啡。一六六0年左右,咖啡館就在馬賽和里昂大行其道,有趣的是,當時法國時尚中心巴黎對咖啡的接受度反而較遲鈍,這可能跟法王路易十四有關。

一六六四年他首度試喝咖啡,並沒多大感動,咖啡並未立即風行巴黎。

一六八九年首家投好巴黎知識分子的咖啡館Cafe' de Procope開幕,哲學家盧梭、劇作家鮑瑪歇都曾光顧過,史學家兼哲學家福爾特每天都在此喝四十杯咖啡加巧克力。稍後,法國大革命期間,知名的革命領袖馬拉、丹頓等人均在此共商大計。當時擔任炮兵軍官的年少拿破崙有一回在此喝咖啡,卻沒錢付帳,只好留下軍帽當抵押品。這家咖啡館帶動了巴黎咖啡熱。

咖啡館漸漸變成知識分子批評時政的場所,這對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具有催化作用,革命分子就是在Cafe' Foy前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喝下幾杯咖啡提神,隨即攻陷巴士底監獄。十九世紀史學家米契雷曾以一首詩來歌頒咖啡在法國大革命所扮演的壯膽角色『丹頓,可畏的丹頓,跳上演講台前,先喝下數杯咖啡,好比馬兒幹活前總要先吃糧草。』

此後,咖啡融入巴黎人生活,一八四三年花都共有三千多家咖啡館,法國人也發明了歐洲第一個滴泡式咖啡壺。另外,濃縮咖啡機的原理也是法國人最先提出,最後被義大利人發揚光大。法國的貢獻還不僅此,法王路易十四雖不是咖啡迷,但很有遠見,他預見咖啡潛在的市場,特別興建一座暖房來栽種咖啡樹,法國海軍軍官狄克魯(Gabriel de Clieu)設法從暖房偷出一株咖啡樹苗,遠赴法國加勒比海殖民地馬丁尼克群島栽種,這顆樹苗竟然成了中南美洲咖啡樹的先祖。也可以說所有的加勒比海咖啡都是世襲於他的種子。


英國


一六五0年黎巴嫩人賈考伯在牛津開設首家咖啡館,深受學生歡迎。一六五五年牛津學生說服一位藥劑師賣咖啡豆,進而成立牛津咖啡俱樂部,一六六二年演變成知名的皇家學院。倫敦到了一六五二年也出現首家咖啡館,十年間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咖啡館影響英國往後兩百年的社交形態及商業活動,當然也為政壇掀起不小風波。

當時的英國醫生認為咖啡可治療頭疼、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是健康飲料,更助長咖啡館流行,也搶走傳統客棧及小酒館生意,眼紅業者紛紛發表不利咖啡言論,並利用婦女力量來抵制咖啡。十七世紀歐洲咖啡館均歡迎女性客人,唯獨英國咖啡館不准婦女進入。


一六七四年英國婦女發表「婦女抵制咖啡館請願書」,嚴辭批評咖啡飲料「把男人搞成像是咖啡樹成長的沙漠一樣貧乏!人類可能因此而絕種。」她們還對男人終日泡咖啡館言不及義,表達強烈不滿。男仕則認為咖啡是健康飲料「對於那些想靜下來沈思不想發酒瘋的紳仕,咖啡是優雅的非酒精飲料。」以此反駁婦女的指控。

婦女罵歸罵,咖啡館熱絡依舊,博得「一毛錢大學」美譽,任何男人只要花一毛錢就可進入咖啡館,再多花二毛錢即可喝杯咖啡或茶,更重要是能在此傾聽博學之士的辯論,吸取新知,英國的民主思想也在咖啡館蘊育。然而,英國查理二世一直認為咖啡館是「叛亂溫床」,早在一六七二年就想取締,一六七五年他不顧策士反對,下令咖啡館在 一六七六年一月十日 全部關門,他還引用「婦女抵制咖啡館請願書」當藉口。然而,趨勢力量難擋,咖啡館禁不勝禁。
十七世紀末倫敦開了近二千家咖啡館,各有各的調相當有趣。一家名為「土耳其人頭」咖啡館的客人常為政治議題辯得面紅耳赤,於是發明了第一個投票箱,以民主方式解決爭端。此後倫敦咖啡館漸漸變成特定專業人士聚集地,比方說「巴斯頓」咖啡館 成了 醫師和藥劑師常去的地方,許多病人也到此看病。而書商喜歡聚在「典章」咖啡館,也吸引大批作家和編劇家到此談生意。具有相同商業利益的人不約而同齊聚特定咖啡館,進而演變成商業交易中心。全球知名的倫敦洛伊德保險集團就是脫胎於一六八八年的「艾德華洛伊德」咖啡館。當時是航海人員喜歡在此聊天,漸漸變成海事情報站和販賣海上保險的交易站。直到今天,洛伊德保險集團穿製服的接待人員仍叫「侍者」,和二百年前咖啡館的服務生稱呼沒啥兩樣。
十七世紀末是英國咖啡館大嗚大放的黃金時期,然而到了十八世紀晚期卻開始沒落,原因之一是咖啡館談生意的特殊團體開始成立辦公室或俱樂部,原因之二是英國開始流行喝下午茶,品茶花園很歡迎女性客人,竟然成了男人獨尊咖啡館的終結者。
英國咖啡館一直到九0年代兩名西雅圖大學畢業生赴倫敦開西雅圖式咖啡館,才開始復甦,目前有幾家美國咖啡連鎖企業攻占倫敦,做為進軍歐洲的跳板。
咖啡也曾當做是一種獎勵來安定荷蘭與法國圭亞那在邊界的紛爭,巴西的少校de Melo Palh eta從他的情婦-法國圭亞那統治者的太太那里收到很多的咖啡種子,少校將種子帶回巴西種植之後,這些種子長得非常茂盛,形成了一個主要的製造業,今天,巴西生產和出口的咖啡佔有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的咖啡出口量,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


 


在日本和異業結盟的咖啡廳


到咖啡廳、除了和看看書和朋友聊天之外、還能做什麼呢?最近在日本和異業結盟的咖啡廳相當流行,民眾除了可以在咖啡廳喝茶用餐之外,還能做運動,或是選購最新的寢具或廚具,透過鏡頭帶您到日本去看看。
東京這間新開幕的咖啡廳,在店內的一角隔成了臥房,客廳和書房,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場所,悠閒的喝咖啡。這兩位粉領族,一邊喝茶兩隻腳還浸泡在熱水裡,同時聽著服務人員的解說,只能用舒服兩個字形容。其實這間咖啡廳和三十五間傢具、廚具業者合作,提供商品展示空間,民眾來到這裡除了喝茶聊天外,也能趁機購物。兵庫明石市這間咖啡廳則更有趣,每個顧客在喝茶的同時,大腿間還夾著一顆球,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老闆娘還會帶所有客人來段簡單的運動。

另外,店內還擺設了運動器材,據說只要站在上面,就能減去腰部的肥胖,很受家庭主婦的喜愛。飼養寵物的人口增加的同時,越來越多咖啡廳開放讓寵物進入。這間寵物咖啡廳還提供了為寵物拍照的服務,飼主可以先為寵物挑選美麗的衣裳,然後由專業攝影師,為愛犬留下倩影。不過收費可不便宜,一次要價一萬日圓,相當於三千多塊台幣。但是看到愛犬可愛的模樣,飼主花再多錢也甘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