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恆煒專欄> 有了「入聯公投」還怕〈決議文〉!?


民進黨不敢通過「九人起草小組」研議多月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透過所謂「擴大會議」的東刪西削,推出了最後的版本。可以看到的是,民進黨用偷天換日的手法,取消具體、最核心的兩大主張,改用抽象方式呈現,使得原本擲地有聲的「政治決斷」,萎地淪為「論述」而已。重點是,最先版本真的如邱義仁所說「會有問題」?


現在出爐的草案,能不能獲得綠營支持者或獨派的同意?大約可用「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當回應。因為,比起二○○○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之承認中華民國,到底新〈決議文〉進步多了,至少明文標舉「不當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在「主張」之二中也強調「『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已很難在國際上使用」;比謝長廷版本只一句「做好早日完成正名制憲的最佳準備」也進步許多,因為,謝版停留在「準備」而已。


不過,「九人小組」原版本中「國號……用投票正名為『台灣』」以及「制定『台灣新憲法』,確立台灣為新而獨立國家,……」全部消音消聲,只用「早日完成正名制憲」輕輕帶過。民進黨使出「隔靴搔癢」的方式解決了綠營的壓力。決議文確實點出了「癢」的問題,也有抓癢的「動作」,卻完全沒有抓到癢處。換句話說,有綱要而沒有「施行細則」,說白了只是有「承」無「諾」的空頭支票。


不過,無論哪一個版本都以「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當基礎,套用馬克思理論,將之當成「上層建築」;從前總統李登輝到今總統陳水扁到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都一再聲明如是。


然而,台灣真是主權獨立國家?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韋德寧日前就陳水扁總統推動的「台灣加入聯合國」公投,公開表示「台灣或者中華民國……並非國際社會的一個國家」,美國政府的態度是,「ROC中華民國是一個未定的議題」云云,美國否認中華民國是「國家」,當然;現在連「台灣」也不予承認了。重點是,美國針對的是「入聯公投」,而非〈正常國家決議文〉。所以,決議文開宗明義的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其實是一大疑問。這是其一;二是,「公投入聯」已經燃起了美台戰火,民進黨在〈決議文〉中躲躲閃閃,果有意義?


台灣要從「虛幻」之中重建「真實」,才是第一要務。引一段西史來論證。七八二到七九六年,查里曼帝國的創建者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宮廷學校」,聘大學者阿爾昆(Alcuin)隨身教學,諸太子與皇帝一同受教。阿爾昆與皇太子矮子丕平(Pepin Aeps)有段具啟發性的對話。阿爾昆問:有一樣東西,既是存在的同時又是不存在的,是什麼?丕平答:是虛無。阿爾昆問:為什麼既存在同時又不存在?丕平答:名義上存在,實際上不存在。這段有名的逸事,很能解釋我們的處境。民進黨主張的台灣,實際上存在,但名義上不存在;黨國的國民黨堅稱的中華民國,名義上存在,實際上不存在,但對國際或美國而言,「台灣」也好,「中華民國」也好,不過都屬於丕平所說的「虛無」!


就此而言,民進黨還能假裝有「國」有「家」?在〈決議文〉中躲躲閃閃就能逢凶化吉?邱義仁所說的「會有問題」,老實說,「入聯公投」就已有問題了,還有比白宮韋德寧的「斷言」更「有問題」的?再說,「入聯公投」缺乏〈決議文〉的「上層建築」,不過虛文,台灣自己不用〈決議文〉自我定位、自我承認,又如何能怪美國會認為是「未定議題」?


不能把〈決議文〉矮化成只是黨與謝營的權力、路線之爭,原因在此。(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