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是他們共同的名稱,一個被視為國內唯一具有全國性組織運作的政治派系,人脈橫跨黨政、國會、工農、學界乃至遍佈社會各階層;年底二合一大選,還將展現掌握黨內過半數百里侯的實力。從中央的執政團隊到地方的縣市政府,處處皆可看到新潮流「並肩作戰、合力開路」的身影。


 無可否認地,崛起時間比民進黨建黨早兩年的新潮流,已是台灣政壇上舉足輕重的派系。然而,誰會預料到這個當年近乎祕密結社般的政治組織,如今卻在政黨輪替後大躍進,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


◆從黨外編聯會起家的「十八飛鷹」







 民進黨新潮流系因組織嚴密,紀律嚴明,被形容為民進黨的「黃復興黨部」,洪奇昌及林濁水等為該系主要領導人。(本報資料照片)


 探究新潮流的前身必須追溯至「黨外作家編聯會」,當時以辦雜誌鼓吹民主進而形成政團是黨外運動的一大特色。新潮流雜誌的創辦,正是派系的源起,創流之初的十八位編輯委員則堪稱新潮流的發起人。


 這群早期被稱為創流「十八飛鷹」的主要成員包括邱義仁、吳乃仁、洪奇昌、林濁水、劉守成、賀端蕃、謝史朗、簡錫 廷昱、吳乃德、謝穎青、黃昭凱、陳武進、劉峰松等人。如今有位居政府要津,有廁身學界及法界,也有退流自行打拚。


 既然是靠著搖筆桿起家,新潮流內部不乏筆鋒犀利、思路清晰的文章好手,他們批判性強行動力快,長於組織運作、理論建構及文宣傳播。尤其獨樹一格的決策模式與嚴謹強勢的紀律約束,不僅是其他派系望塵莫及,也讓競爭對手「愛恨交織」。


 新潮流的「幫派性格」鮮明,從申請加入新潮流就可窺出端倪。任何人要「入流」必須經過一系列嚴密的觀察、考核及審查程序,除需有兩位幹部的推薦、背書之外,再由區會送交政協討論,其入流三大標準在於檢視對台獨立場、群眾路線及社會民主主義的了解,此外,申請表格上還有對其操守、能力、專長及團體性的審核。


◆打造一個「量少質精」的精銳部隊







 民進黨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曾是主導黨內路線的兩大派系,前主席許信良(左)是美系主要領導人,其秘書長邱義仁(右)是新系主要領導人。(本報資料照片)


 由於堅持嚴謹的入流程序使得創建近十八年的新潮流,至今僅維持約二百五十名左右的會員。過去新潮流因成員較少,在決策上採取「直接民主」,後來隨著人數增加而透過區會設計產生全國代表,並選出十五名政協委員。其中,派系代表大會每三個月舉行,至於政協則每週聚會、每年改選一次。


 有如中共政治局設計的新潮流政協,是新潮流賴以維繫的決策機制。立委李文忠認為,新系是一個講究「民主集中制」的團體,任何成員都可以就公共政策、政治議題,向領導人提出質疑;前國代鍾佳濱也指出,派系的決策機制是「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參與式民主」,他說,在新系內部開會拍桌辯論的場景,司空見慣。


 因為堅持「量少質精」的組織理念,新潮流的派系發展紮實,但成長速度緩慢。李文忠分析,「保守嚴謹」的組織原則反應出喇叭(邱義仁外號)的性格。根據派系內規,新潮流嚴禁所有成員跨派系,唯一例外的是新系願意支持理念相近的盟友,如擔任過記者的立委王世勛與前國代、交大教授劉俊秀等人。


 對新潮流而言,他們認為「撿到菜籃裡不見得是菜」,寧可自建一套人才培訓的長期計畫,譬如,民進黨各派系向來以「頭角崢嶸」著稱,誰都不服誰,但新潮流不同,每個加入組織的新人,必須接受入流課程講訓,然後依個性、專長派駐各地磨練;連新人出國唸書,派系大老都會幫忙募款贊助。


◆成員結構深廣與接班梯隊完整







 民進黨現任秘書長吳乃仁(右)是新潮流系重要領導人之一,左為黨主席謝長廷。(本報資料照片)


 在新潮流發展過程中,著力最多的是人權、工農、環保、學運及社區自治等議題,從陳菊、郭吉仁、簡錫◆ 以降,蘇煥智、李文忠、賴勁麟、林錫耀、陳金德、張立明、周威佑、鍾佳濱等人,一批接一批世代交替的接班梯隊透過參與勞支會、台權會、台教會及環保聯盟等社運團體的歷練、學習,成為新潮流系強大的「後備軍」。


 新潮流對社會各階層的強大滲透力是派系得以生生不息、開枝散葉的原因。除了外界熟悉的民選公職之外,新潮流在校園、社運、文化及一般中產階級都擁有不容小覷的人脈。他們裡頭有教師(翁金珠)、詩人(廖永來)、留學生(劉世芳)、書商(利錦祥)、教授(林逢慶)、勞工(曾茂興)、農民(戴振耀)、雕塑家(李明憲),乃至因創辦蕃薯藤網站而成為科技人的陳正然。


 這是新潮流與其他派系截然不同的關鍵,它的成員結構涵蓋面甚廣,除了醫師、律師等民進黨菁英的傳統來源之外,新潮流無疑是最能「大小通吃」的派系。不過,習於隱藏實力的新潮流,仍有部份未公開曝光的成員,為新系增添些許神祕的色彩。


 此外,由於新潮流講究「集體生產、資源共享」,也使得派系充斥著濃厚的「反個人英雄主義」集體意識。除了早年「反公職掛帥」的路線,新系迄今仍重視公職與非公職之間的平衡,如過去規定公職每月必須捐出三分之一薪水給派系統籌支配;不分區立委僅能連任一次;或如黨內決策機制保留三分之一非公職的參與比例。


◆以「黨內防腐劑、發展推進器」自許


 新潮流是一個高度重視合群性與凝聚力的團體,在外界印象中,新潮流驍勇善戰,黨內公職提名無往不利,以不分區立委初選的三人組為例,只要經由新潮流提名就等於開立統一發票的「三聯單」,保證進入安全名單。在民進黨歷次全代會的權力改選中,「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新潮流,因內部管控嚴謹、計票滴水不漏,被黨內形容是「一群踢著正步進去開會的人!」


 但作為民進黨內最具戰鬥力的派系,新潮流卻始終堅持「老二哲學」,它老是高喊尊重民進黨體制的原則,並在老大掩護或黨內其他派系都未察覺之下「匍匐前進」。新潮流最喜歡強調自己是黨內忠誠的派系,以扮演「防腐劑」、「推進器」的角色自我期許,但黨內鬥爭又往往由它發動;即使是歷來的權力分配,新系也慣以哀兵姿態出擊,卻又經常成為最大贏家。


 兵強馬壯的新潮流確實是黨內各派系公認最可怕的競爭者,甚且是最大的假想敵。許多實例說明,新系的佈局深遠、謀略靈活,屢屢出乎對手意料之外。過去黨外公政會個個都是實力派的地方山頭,卻與舞文弄墨的黨外編聯會形成對峙;即便是因為黃(信介)張(俊宏)集團的出現,讓新潮流幕後掌控黨機器暫時劃下休止符,它也還是能夠在許信良時代捲土重來,締造新的「戰略夥伴關係」。


 五年前從檢察官、律師轉入新系的立委邱太三說,「眾志成城的團隊性與挑戰權威的民主性,是我願意投入新潮流的主因。」學運世代的帶頭大哥李文忠也認為,新潮流給他的最大收穫是開放的民主辯論與團體的學習成長。然而,撇開內部的特性不談,深諳「蠶食鯨吞」又慣於「扮豬吃老虎」,恐怕才是新潮流能夠一路過關斬將的主因吧!


◆從秀才造反到治國新貴


 二十多年前,當邱義仁、吳乃仁都還是大學研究生時,陳菊就帶著他們去幫宜蘭的黨外前輩郭雨新助選發傳單,兩個人從此投入反對運動的行列,並結合同志聯手創建一個高舉「台灣獨立」、「群眾運動」及「社會民主主義」三面大旗的新潮流。


 此後的新潮流歷經十八載寒暑的南征北討,由「對抗」學習「結盟」,從「鬥爭」體認「互惠」,終於在實現政黨輪替的夢想後紛紛躍居要津揮灑國會。有人說這個扛著「秀才造反」旗幟的集團總算嚐到成為「治國新貴」的滋味,但誰會料得到當年拉幫結派、歃「文」為盟的窮秀才,如今果真是「筆桿子出政權」!







【張瑞昌】






















































































新潮流系重要公職、黨職一覽表

姓名

現職

邱義仁
行政院秘書長

吳乃仁
民進黨秘書長

陳菊
勞委會主委

賀端蕃
勞委會主任秘書

劉守成
宜蘭縣長

廖永來
台中縣長

劉世芳
台中縣副縣長、中常委

林錫耀
台北縣副縣長、中常委

洪奇昌
立委

林濁水
立委

翁金珠
⊙立委

李文忠
立委

賴勁麟
立委

邱太三
立委

曹啟鴻
立委

陳景峻
立委

彭紹瑛
⊙立委

楊秋興
⊙立委

蔡明憲
⊙立委

賴清德
立委

蘇煥智
⊙立委

簡錫皆
立委

陳俊麟
民調中心主任

田 欣
國際事務部主任

林逢慶

資策會執行長
備註:⊙為爭取黨內縣市長提名者

 身為一個黨內各大派系鎖定的頭號勁敵,新潮流之所以能夠從黨外編聯會開始,一路與朝野各方勢力纏鬥鏖戰到今天,必須歸功於新系內部擁有一群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政治局常委」。


 檢視新潮流這個中間偏左的剛性派系,絕不能少掉邱義仁、吳乃仁、洪奇昌、林濁水四個人。在新潮流的歷屆政協會議裡,這「四大天王」是固定成員,宛如新系政治局的常委,其他如即將轉戰彰化縣長的翁金珠及已經逝世的盧修一,也都曾在政協會議擔負重責。


 準確地說,新潮流運作的大腦是黃信介口中的「二粒土豆仁」-邱義仁、吳乃仁。其中,因美麗島事件的召喚而放棄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的邱義仁,被視為新系的「總舵手」,他冷靜沉著,決斷力強,長於折衝眾人意見;東海大學經濟系高材生的吳乃仁,由於家道殷實且作風阿沙力,慣於對黨內兄弟仗義疏財,因而有「孟嘗君」之號。


 年輕時迷戀披頭四的邱義仁與大學時醉心課外投資的吳乃仁,結識甚早,兩人交情匪淺、形同莫逆,吳乃仁甚至嘗言,「喇叭是比兄弟還親的人。」邱、吳在黨外編聯會時期創建新潮流,並約定「終生不參選公職」,對新潮流而言,兩仁堅持專業政治黨工所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


 在李文忠的觀察中,這兩位分掌行政院與民進黨的幕僚長,是新系決策的樞紐,就個性來看,他認為邱義仁「內圓外方」,吳乃仁「外圓內方」,兩人有相當的互補性,共同的特點是「判斷精準」、「作風務實」。新生代的鍾佳濱則乾脆下了結語,他說,邱義仁深謀遠慮有如諸葛亮,吳乃仁思考細密有若劉伯溫。


 至於今年聯袂轉戰不分區立委的洪奇昌與林濁水,不僅是新潮流內最具代表性的公職,也與堅持不參選的二仁形成對比。擔任過精神科醫生的洪奇昌,是新潮流參選公職的第一人,他曾先後轉戰台北縣、台南市、台中市及台北市,無往不利的顯赫戰績,讓他與英年早逝的盧修一同為新系內部最能與長、扁抗衡的政治明星。


 扛了十幾年「台獨理論大師」封號的林濁水,是另一種類型的公職,他鑽研理論幾乎已到皓首窮經的地步,簡直成為新系的「台獨招牌」。個性溫和的翁金珠算是政治局裡少見的女常委,新系成員認為,翁金珠的格局與成熟度雖不若兩仁,但卻往往可以從女性角度拋出問題,在陽剛味十足的政協裡,發揮「緩衝器」的功能。


 這群經驗老練的領導班子,不僅在角色扮演上各司其職,而且彼此補強性很高。對新潮流來說,他們是穩定的領導中樞,也是世代經驗的傳承者,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大老陳菊,如果不是這位「聲望貢獻者」的引領,今日的新潮流還真的找不到與美麗島政團薪傳的象徵。



劃製作:劉偉國






【何榮幸】


 從早期黨外時代的「批康事件」,到民進黨成立後歷屆黨主席之爭,乃至成功催生「台獨黨綱」,新潮流系可說是無役不與,鬥性堅強並樹敵無數。也由於勇於衝鋒陷陣,新系才能長期主導民進黨「集體領導」制等重大政黨路線,並且扮演推動台獨論述的急先鋒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據新潮流系重要人士透露,新系已在民進黨執政後醞釀建構「新政綱」,企圖打造嶄新的民進黨「執政論述」。以新系過去的顯赫戰功與論述能力,其未來推動民進黨新政綱的大動作將備受矚目。


 新系對於民進黨走向的影響,基本上可以歷屆黨主席任期為縱軸,「民進黨路線」與「台獨論述」為兩大橫軸。


 新系尚未正式成立前,以邱義仁為首的黨外新生代,即已於一九八一年掀起批判黨外領袖康寧祥「公職掛帥」的批康風潮。


 一九八三年新系成立後,立即以「黨外編聯會」為基地,對黨外公職組成的「黨外公政會」發動一波波攻勢。新系當時的主要策略,是以群眾路線挑戰議會路線、以「自決」挑戰黨外公職強調的「民主」,並在「雞兔同籠」等論戰中取得黨外論述優勢。


 其後新系與海外台獨聯盟也出現「土獨」與「洋獨」之爭。台獨聯盟雖然最早建構台獨論述,理論體系也最為完整,但新系在島內卻最為激進,使得台獨聯盟始終無法在島內生根,「土獨」終究壓倒了「洋獨」。


 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後,新系雖然實力不足以問鼎黨主席,但卻力助江鵬堅、姚嘉文先後取得第一、二屆黨主席寶座,也因而開始主導民進黨的發展面貌。新系向來堅持的集體領導、組織模式、成員紀律,也一一「移植」到新誕生的民進黨之中。


 新系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反核、環保、重視勞工與農民等新系長期推展的大方向,從一開始就被落實於民進黨黨綱之中,這也使得民進黨黨綱呈現濃厚的社會民主主義色彩,在國內所有政黨中始終別樹一格。


 而在台獨論述方面,新系也將「自決」精神注入民進黨全代會決議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民進黨全代會決議「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一九八八年四月,民進黨臨全會通過的「四個如果」決議文,則更是新系力推、陳水扁修正後的妥協產物。


 美麗島政團大老黃信介、張俊宏出獄後,集結泛美麗島系力量與泛新潮流系長期對抗,黃信介更成功連任第三、四屆黨主席寶座,新系在此時期遂成為黨內不折不扣的「非主流派」。


 但因為「新潮流路線」已成為民進黨唯一清楚的發展方向,因此也開始引發黨內非台獨激進派人士的強烈反撲。立委朱高正在一九八九年發表「本黨健全發展的危機--對新潮流路線的初步批判」只是其一,同年由張俊宏、學者郭正亮主筆的「到執政之路」一書,則更是民進黨反新系理論的集大成之作。


 這場論戰表面上雖然未分勝負,但朱高正後來脫離民進黨,新系則繼續主導民進黨全代會於一九九○年十月通過「我國主權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決議,顯示新系揚起的台獨大旗仍然所向披靡,張俊宏、謝長廷等人則扮演適度的「煞車」角色。


 說來有些諷刺,一九九一年底民進黨全代會中,由新系要角林濁水提案、陳水扁修正通過的「台獨黨綱」,雖然一舉將民進黨推上「以公民投票建立台灣共和國」之路。但同屆全代會中當選第五屆黨主席的許信良,卻成為迫使新系大幅轉型的關鍵人物。


 許信良提出「選舉總路線」理論,新系雖然以「到獨立之路」說帖相抗衡,但在政治操作上卻與許信良合作,一起推動以選舉方式達成政黨輪替。這是民進黨最快速擴張的重要時期,「新潮流路線」也首度遭到許信良路線的拆解與取代。


 但新系也於此時脫離「政治社運化、社運政治化」路線,轉型為單純的政治團體,並且大舉攻下公職席次。也由於新系的轉變太過劇烈,黨內還一度抨擊其為「新潮流系美麗島化」,新系在外貌上逐漸與其他派系的公職掛帥雷同,過去以黨工勢力為主的時代已不復返。


 施明德擔任第六屆黨主席、許信良回鍋出任第七屆黨主席期間,新系則已成為施明德、許信良推動民進黨轉型的最重要夥伴。


 新系在此時期也開始與陳水扁等重要公職培養良好合作關係,昔日好鬥成性、樹敵無數的「刺蝟」形象逐漸和緩,轉為愈來愈務實的溫和形象。而以學運世代為主的新系新生代也開始嶄露頭角,「人才」變成新系的傲人資產,「路線」歧異早已隱而不彰。


 林義雄出任第八屆黨主席後新系搖身成為黨內不折不扣「主流派」。新系重要主張不但在林義雄任內一一落實,其後新系更全力於黨內排除陳水扁參選總統種種障礙,最後迫使昔日合作對象許信良脫黨參選。


企劃製作:劉偉國






【何榮幸】

 新潮流系創立十八年來,雖然吸引眾多政治菁英與優秀新人加入,但也不斷發生重要成員「退流」事件,李逸洋、張溫鷹、戴振耀、陳鴻榮等退流人士更皆自行闖出一片天空,為新系的發展過程寫下許多曲折故事。


 綜觀新系人士「退流」案例,幾乎都與選舉恩怨脫不了關係。由於新系強調精兵出擊、派系紀律,因此至今堅持「同一選區內只能有一人代表派系參選」原則,使得同選區內新系人士發展容易發生擠壓現象,不能接受派系決議者只好各奔東西。以下為較著名的退流故事:


 李逸洋與林濁水之爭:林濁水首度參選北市北區立委時,市議員李逸洋奉派系之命全力輔選林濁水上壘,但三年後李逸洋與林濁水相爭出線時,新系選擇了林濁水,曾經擔任過新系總召集人的李逸洋憤而出走,如今則已成為扁系核心,並擔任內政部政次要職。


 戴振耀與鄭國忠之爭:新系元老戴振耀當年以農民團體立委身份尋求連任時,因為新系規定不分區立委只能連任一屆,因此派系決定支持鄭國忠參選,基層扎實、人緣極佳的戴振耀則決意參選到底,新系各地基層也因而出現投票鬆動跡象。


 最後,「不怪新潮流兄弟,只為自己爭一口氣」的戴振耀竟然高票當選,鄭國忠反而意外落選,成為新系輔選歷史上的重大挫敗,不少新系人士至今提到戴振耀退流都還感到遺憾。戴振耀如今已加入正義連線,今年並再度角逐不分區立委。


 蔡有全夫婦與盧修一之爭:蔡有全當年與盧修一競逐台北縣立委時,新系決定支持盧修一,蔡有全遂與妻子、省議員周慧瑛共同退流並且加盟福利國連線。如今蔡有全在北市參選立委,周慧瑛則在北縣尋求連任立委。


 黃昭輝與陳菊之爭:由於經營方式、個人風格迥異,新系當年在高雄分裂為「南流」立委黃昭輝、「北流」新系「創系之母」陳菊兩大系統。後來新系元老黃昭輝亦因選舉恩怨退流,今年則捲土重來企圖東山再起。


 陳鴻榮與郭俊銘之爭:陳鴻榮本是新系培養的台中縣省議員人選,但陳鴻榮奉派系之命輔選廖永來攻下台中縣長寶座後,廖永來卻轉而支持郭俊銘參選省議員,陳鴻榮因而與郭俊銘對峙參選,但最後卻雙雙落選。陳鴻榮後來投入陳水扁陣營,如今是總統府參議。


 而其他較著名的退流人士,還包括郭吉仁(勞委會副主委)、許瑞峰(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張溫鷹(台中市長)、黃昭凱(前國代)、蘇治芬(前國代)、賁馨儀(前台北市議員)、尤宏(前立委)、陳啟昱(高雄縣議員,今年參選高雄縣長)、方來進(前不分區勞工立委)、曾茂興(工運領袖)、劉志成(前環保聯盟會長)、郭朝武、林易煌(台南市議員)等人。


 儘管退流事件層出不窮,但新系人士皆強調對派系整體傷害都不大,因為「他們都不是新系的真正領袖」。


企劃製作:劉偉國







【吳典蓉】

 新潮流以反傳統的運作模式,和其他派系爭理念、爭黨的路線,爭公職,已去世的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曾痛批新潮流「二粒土豆仁」(指邱義仁和吳乃仁),就是代表傳統的美麗島系大將,對當時還是新興派系的新潮流的典型看法。

 黃信介時代的民進黨中常會,新潮流中常委人數不多,卻常能掌握發言優勢,氣得黃信介屢屢抱怨,主持中常會時,「我好像在主持新潮流的派系大會一樣」。


 新世紀大老張俊宏和新潮流大將邱義仁為黨的大陸政策爭執多年,爭論內容最後是不了了之,近年來雖談不上是握手言歡,但雙方也都已體認到必須共處的現實,派系之間可說是已到相安無事的境地。相反的,新潮流和另一個新興派系-主流聯盟之間的恩恩怨怨,卻是方興未艾。


 民進黨政黨輪替後的首次黨主席選舉,主流聯盟領導人沈富雄一度想支持新潮流領導人洪奇昌參選,誰知道主流聯盟開會討論時,竟成為「批新潮流大會」。主流聯盟組織鬆散,但是許多人都曾在地方選舉和新潮流系人馬交惡,因此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可說是「和新潮流有仇」。


 不過,主流聯盟成員葉宜津倒還挺欣賞新潮流的,她對主流聯盟的組織運作能力直搖頭,「要搞組織,一定要像新潮流這樣,才會有實力」。


 去年總統大選正打得如火如荼,其他派系還不忘和新潮流計較資源。一次選戰策略會議中,福利國大老尤清就公開說,各地的大型造勢活動,為何都是新潮流的人主持?新潮流的人為何獨領風騷?新潮流領導人吳乃仁也當場不客氣地說,「從今天起,我會要求新潮流的人不准再主持任何大型造勢活動」。吳乃仁動怒,大家趕快打圓場,因為大型的選舉造勢活動,還真的少不了新潮流要角如陳菊、劉世芳等人。


 總統大選期間,新潮流主將擔任執行總幹事,新系成員也大都全力投入,看在前民進黨黨主席姚嘉文眼中,就是「新潮流獨佔資源」,對付這些流言,吳乃仁很絕,在總統大選從頭至尾,就是不肯踏進敦南總部一步,以杜絕謠言。


 陳水扁總統和新潮流一起打下天下,有人形容是「陳家天下邱(邱義仁)家軍」,總統的人馬和新潮流之間自然存在著緊張關係。但是阿扁總統對新潮流可不敢怠慢,總統的第一親信馬永成,經常銜命和吳乃仁溝通。


 曾是新系一員後來退流的總統府參議陳鴻榮,說起和新潮流拆夥的的往事,已無怨氣,相反的,陳鴻榮認為,阿扁總統應該組成多個同心圓狀的外圍組織,新系當然應是最接近陳總統的第一個同心圓。


 陳水扁總統和新潮流系相處小心翼翼,但是難免相敬如「冰」,吳乃仁多次炮轟高層,陳總統私下的感受是,「新潮流系實在是不穩定的盟友」;但是新潮流對陳總統的感受也相當複雜,陳總統發表統合論前曾知會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卻在二十分鐘前才告知吳乃仁,新潮流的人自嘲,「待遇還比不上宋楚瑜」。


 無論如何,新潮流已經壯大,年底立委選後,新潮流可能成為黨內公職人員最多的大派系,「兩粒土豆仁」也已貴為國之三公,即使是貴為總統的陳水扁,也不能忽視此一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