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把民進黨大旗奉送給「新潮流系」政客


 


政治家最重要的特質是企圖心--完成理想目標的企圖心,而不是為了維繫團結的讓步;政治家的重要能力是果斷力--在關鍵時刻做出相應的斷然決定,而不是瞻前顧後。 

新潮流系讓大部分本土派支持者不滿(唾棄)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日,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是陳水扁總統執政後,民進黨新潮流系在黨、府、院地位的最佳寫照.....一位新系大老更篤定地說,十年後的新潮流,會比現在更強!」 (今周刊2001/03/05-03/11) 、「《中國時報》介入民進黨內,或說,民進黨內的新潮流系拉藍色《中時》當武器,或說藍營的《中時》與新潮流組成聯合陣線,是從縣市長投票前的所謂「新民進黨運動」始。」 (新潮流向綠色選民宣戰 2006/1/10 , 金恒煒)。 

新潮流系戰鬪大旗所標誌的就是,為了權力的競逐不惜對黨內同志展開腥風血雨的鬥爭,尤其從新潮流流史中更可以發現其派系野心的真面目清楚而明朗。政治人物或政治團體為權力展開旺盛的企圖心,是政治實踐生態上的必然,但像新潮流系這幾年來的作為,在政治理想上也從台獨基本教義派質變成為「兩岸之間的統一,恐怕想擋也擋不住。」(文匯報),在路線上更從群眾路線退步成為小資產階級的投機性格,在政治競爭模式上已經從原本複製列寧式的政治鬥爭轉變成為史達林式的政治屠殺。新潮流系的鬥爭性格應歸功於新系龍頭邱義仁,邱義仁對於國共鬥爭史以及蘇共發展史的潛心研究,感染新系成員的跟隨風(邱義仁、林濁水、簡錫堦都是傳言中的列寧大師)。 

從民進黨成立迄今,新潮流系可說是歷次黨內鬥爭的要角,從過去為理想性而鬥爭到近幾年來為派系權力而鬥爭,甚至是為收割別人的戰果都不惜以不擇手段的方式進行鬥爭,遠的不說就舉最近的例子。 

民進黨執政後,新潮流系兩大龍頭的邱義仁是長期身居總統府權力核心要職,吳乃仁長期擔任經濟部門要職,然而新系並不因此而共同承擔責任,相反的每當執政過失總是批扁不於餘力,對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時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切割、批判,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還是玩同樣的一套切割、批判把戲。 

謝長廷從行政院長位置下台後,新潮流系並沒有因此而善罷甘休,因為新潮流系此時已經跟上任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結為政治同盟,而新潮流系與蘇貞昌更已經將2008年總統大選設定為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因此鬥倒謝長廷這位黨內最具實力的競爭對手就成為「新、蘇同盟」的首要任務,所以謝長廷卸任行政院長後有新潮流系立委林淑芬一連串的批謝戲碼(林淑芬戰果展示),現在新潮流系連謝長廷幾年來辛苦用心經營的戰果(高雄)都不放過,這從新潮流大將陳菊那種不以黨的勝選為全面考量,而只顧派系利益個人權位的強烈收割企圖心,在在都不難讓人對於新潮流系那種鬥爭醜態深感厭惡。 

當「一系怨整黨,整黨怨一系」的這種狀態長期無能改變的現實下,當新潮流系明擺著不將謝長廷鬥臭鬥垮不善罷甘休的情勢下,謝長廷如果還堅持不切實際的團結假象這一單純的善良願望,那麼我個人可以確定謝長廷是位不值得期待的政治人物。 

謝長廷不論其智慧、胸襟都堪稱為是位不可多得的政治領袖人才,是唯一一位與阿輝伯同等具有戰略哲思的政治人物,然而謝長廷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企圖心與果斷力,企圖心是成為政治家的必要條件,企圖心是政治人物公開向支持者展示政治意向的必要宣示,是對支持者的政治表白與負責任的初步表現。 

新潮流已經不再對台灣獨立有所堅持與信心,當新潮流已經以收瓜黨的所有權利為目的,當新潮流已經從對國民黨的政治鬥爭轉向為對內的政治惡鬥,被新潮流系列為首要的政治惡鬥對象的謝長廷,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的一再讓步絕不可能滿足新潮流系的胃口,與其繼續任新系無限制的宰割,在此奉勸謝長廷必須在此關鍵時刻展現政治家應該具有的企圖心與果斷力,將自己長期對民進黨的付出以及努力的戰果,全部奉送給新潮流系這個永遠餵不飽的政治吸血鬼。 

如果我猜測無誤,從退下行政院長一職後的幾次與阿輝伯見面,我猜想阿輝伯極可能有做這方面的分析,如果有的話,我建議謝長廷應該盡速找個時間與阿輝伯及台聯黨政人士共商,民進黨內反新潮流系人士如何與台聯進行政黨重組,新潮流系如果選擇繼續向中國傾斜路線,那麼這個重組後的新政黨就必須選擇堅守台灣立場為政黨主軸,反之新政黨可以選擇中間路線。 

期待阿輝伯與謝長廷能掌握目前關鍵時刻,發揮兩人的智慧共創台灣政治新契機。


 



新潮流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