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事件之我見(上)


吳龍2007/03/27


自民進黨總統初選辯論以來,最被炒作的話題就是〔逼宮〕話題,這個黑心泛統媒體所賦予的封建名詞,不但混淆整個事件的真正意義,也刻意挑起游蘇兩大天王的內鬥,而且遮掩了有真正〔逼宮〕問題的事件(指呂秀蓮與紅衫軍存在曖昧關係的逼宮事件),因此針對蘇貞昌自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到北高市長選舉之間的政治問題筆者稱之為蘇貞昌事件,不人云亦云的稱之為〔逼宮〕。


要談蘇貞昌事件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蘇貞昌一件事,當台灣社質問蘇貞昌與新潮流的關係和對手術刀事件的看法,蘇貞昌完全閃避對手術刀事件表示他的立場,而對新潮流的關係說了大謊。蘇貞昌一再說他過去和新潮流有槓上的事,卻從不提當年新潮流大老盧修一為他一跪而贏取台北縣長寶座後,就與新潮流同流合污的事實。因此,蘇貞昌對他與新潮流的關係沒有真實的交代,是說了謊。由於蘇貞昌事件中新潮流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筆者必須事先指出這一點。


透過歷史軌跡來看蘇貞昌事件,自六月一罷阿扁總統失敗後,黨國惡勢力知道成功罷扁,需要民進黨中的叛徒倒戈才行,因此放棄了罷免阿扁的念頭。不料,隨後而來的親綠學者的批扁,一直到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起動,民進黨的叛徒一一浮現出來,給了黨國惡勢力罷扁的新希望。


在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時期中,黨國惡勢力發現新潮流政客是很容易拉攏的叛徒,而與新潮流同流合污的蘇貞昌便是黨國惡勢力極力想要拉攏的對象。因此才會出現〔蘇馬會〕之提議。2006年9月27日先有「蘇馬會前會」,由中國黨秘書長詹春柏、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下午時間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錫耀、林萬億等人舉行「蘇馬會」的前置幕僚會議,不過談不攏。主因是,蘇貞昌希望進行政黨領袖多人會商,以及要求中國黨先放棄罷免案再來協商,這與黨國惡勢力的罷扁立場和拉攏目標不合,「蘇馬會」的失敗是必然的。


就結果來看,蘇貞昌並無奪權和逼宮的意圖,但就政治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失敗的政變。蘇貞昌口口聲聲說阿扁下台,他也要跟著下台,可見得蘇貞昌自知自己的權力來源是來自阿扁的,因此非政黨主席的蘇貞昌如果要與其他政黨領袖多人會商,或與馬英九政治協商,共同討論穩定國家大局,勢必要先取得阿扁總統的允許和承諾才可以公開表態和進行,否則身為行政院長的蘇貞昌是沒有任何權力來與其他政黨領袖討論穩定國家大局,除非蘇貞昌是要搞政變!


是以如此,民進黨主席游錫?才會這樣強烈要求蘇貞昌必須公開澄清此問題,避免未來如果還遇到相同的情形,那麼行政院長的政變就將被合理化了。或有人說,如果蘇貞昌真是政變,那阿扁下台,蘇貞昌也一樣下台,蘇貞昌怎麼可能這樣做呢?這種疑慮是一個笑話,因為台灣目前行使的是黨國憲法,權力中心隨著政治實力而移動的,當年蔣經國雖為行政院長,也一樣能讓總統嚴家淦成為虛位總統,因此當蘇貞昌不論進行「蘇馬會」成功,或是成功與其他政黨領袖多人會商,達成穩定國家大局的協議後,蘇貞昌都會成為台灣政治史上第二個行政院長蔣經國,而阿扁的總統大權將徹頭徹尾的被剝奪,淪為台灣政治史上第二個總統嚴家淦了,變成確確實實的〔不逼宮之政變〕了!!


相對呂秀蓮的諸多親信名嘴為紅衫軍的諸位領導人,且其大哥公開倒扁立場,呂秀蓮對這樣的情形無任何切割做為,還大談我已經準備好了,好像阿扁下台就輪到她呂后登位,這種借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之形勢水到渠成的達成〔逼宮〕成果,蘇貞昌這種〔不逼宮之政變〕可說高明太多了。


不過,〔不逼宮之政變〕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阿扁不可下台,而這也就是為何〔蘇馬會〕會要求中國黨先放棄罷免阿扁的原因,新潮流奪權心思只放在蔣經國的行政院長模式,沒有全面思考,與黨國惡勢力的看法不一致,導致〔蘇馬會〕注定走向失敗的路。


筆者並非指控蘇貞昌和新潮流有〔逼宮〕和奪權政變的企圖,但是必須指出〔蘇馬會〕所代表的〔不逼宮之政變〕政治問題,與政治傷害嚴重性,讓大家了解到民進黨主席游錫?為何會這樣的強烈要求蘇貞昌表態,並讓大家看清楚兩大天王的政治判斷和政治智慧是如何的不同了。我們在事後結果根本看不出這個〔不逼宮之政變〕問題來,但如果蘇貞昌和新潮流真有政變的企圖,有奪權的野心,那麼此後阿扁當總統的一天,每天都得面臨被政變和奪權的威脅。


當然,如果2008年由蘇貞昌和新潮流所代表的〔新蘇連〕勢力取得總統大選的入門票和民進黨立法委員多數權時,那阿扁總統就可茍活這一年了,只不過〔不逼宮之政變〕也算是相對的成功了。www.hi-on.org.tw/bulletins.jsp? b_ID=67935




蘇貞昌事件之我見(下)


吳龍2007/03/28


透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理解到,為何英國人會認為〔蘇馬會〕有〔政變〕問題了,有著架空英王權力之〔光榮革命〕歷史的英國人,很清楚的了解〔蘇馬會〕一旦成功,阿扁的權力就等於是被架空,不論阿扁知道或不知道〔蘇馬會〕,只要不是阿扁賦予蘇貞昌權力或是蘇貞昌代表阿扁的政治會談,毫無疑問都代表〔蘇馬會〕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變〕,只不過,那不是要阿扁下台的〔逼宮〕。


因此,拿不相關的〔逼宮〕字眼來討論〔蘇馬會〕,只是有心人刻意模糊焦點,有些人是為自己的逼宮逃罪,而有些人是為了讓〔蘇馬會〕的〔政變〕問題能混淆視聽好脫逃的機會。不過,雖然〔蘇馬會〕失敗了,但〔政變〕疑雲仍然存在,只要蘇貞昌一日不對〔蘇馬會〕表達道歉之意,不做政治澄清的表態,未來討論這段歷史時,蘇貞昌就永遠得背上〔政變〕的嫌疑。


除了〔蘇馬會〕問題外,蘇貞昌事件最大的問題是在二罷總統失敗後,2006年11月3日第一夫人吳淑珍遭冤枉起訴的政治局勢,蘇貞昌和新潮流的種種錯誤政治動作對台灣民主造成可能性的毀滅,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回想當時,國務機要費起訴後,綠營幾乎崩盤,民進黨上下亂成一團,黨內很多叛將一一發難要求阿扁下台,澄社也促扁立即下台,要呂秀蓮上台,台聯更說要支持三罷(但不認同中國黨限期阿扁下台的「逼宮」做法),很多原本支持民進黨和阿扁的人,也紛紛動搖了。二罷失敗後的黨國惡勢力,更趁此機會順理成章的推行三罷。


11月3日晚上民進黨黨中央立即召開擴大臨時中執會。黨主席游錫?指出應以黨的團結與未來為重,除非黨內有相當共識,否則不該跳出來對扁開第一槍(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5/today-fo1.htm)。值得注意的,謝長廷根本不到場,只有子弟兵到場,而蘇貞昌是〔被罵才來〕(呂秀蓮的說法),因為閣揆請辭之說甚囂塵上,黨中央須趕緊出面制止,才一直請蘇貞昌務必來開會。


11月4日扁蘇會面時,蘇貞昌親口說,為了總統、或為了政局的穩定,如果有需要院長離開,願意充分配合,沒有任何意見,但被阿扁以「如果真的為了政局的穩定、也為總統好,就不要再提辭不辭的問題」回拒了。蘇貞昌欲與阿扁切割,碰了軟釘子。


11月5日下午三點、五點游錫?二度晉見陳總統時,將蘇揆及黨內整合後的意見,傳達給陳總統,並提出「珍一審有罪扁就下台」的建議,用來化解黨內外的倒扁聲浪;陳總統當場表示接受。(詳見2006年11月7日星期二〔「一審有罪下台」 游錫?提的 蘇提議開放三罷投票〕一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7/today-fo1.htm)。


民進黨歷經二罷和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的動蕩,之所以屹立不倒的根基就是沒有貪污的事實,而國務機要費的起訴,無疑是遮掩了這樣的事實,雖然很明顯是一個大冤案,但是對於向來主張要相信司法的綠營,起訴第一夫人吳淑珍這個大打擊,幾乎將民進黨毀在這個司法冤案上了。


民進黨的處境如此危急時候,我們居然看到蘇貞昌提出辭職,提議開放三罷投票,臨危跳船,欲與阿扁畫清界線,如此明顯,如果不是游錫?先穩住民進黨,要求黨內同志不可對阿扁開槍,隨後四處折衝奔波,最後建議阿扁給人民「一審有罪下台」的政治承諾,藉以遏止即將拔山倒海的政治風潮,阿扁總統早就下台了!!


當時的局勢可說是非常動蕩的,阿扁給人民「一審有罪下台」的政治承諾,只穩住基層選民和中產階級的支持,保住綠營基本盤,其他本來支持阿扁的知識份子卻隨倒扁之勢而走,例如2000年力挺阿扁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9日發表一封公開信,呼籲陷入國務機要費案貪汙風暴的陳水扁總統「慎重考慮去留的問題」。向來站在台灣立場為阿扁說話的陳師孟也請阿扁下台,甚至於默默幫助民進黨的金主也公開請阿扁〔含冤下台〕。


所以,我們了解到當時倒扁的局勢是多麼嚴峻,如果阿扁沒有「一審有罪下台」的政治承諾,只怕紅衫軍回凱道後馬上增加100倍的戰力,而且赤禍倒扁之台北文革的動亂也將被合理化,黨國惡勢力的三罷更是即將成功(總統罷免案的門檻為147席,泛藍加無黨加台聯共135,再12席民進黨的叛徒就能成功罷免阿扁了)。


簡單的說,沒有「一審有罪下台」的政治承諾,阿扁的總統位置是沒有辦法坐到2007年的今日了。〔註1〕


再者,最令人痛心和憤怒的是,當動亂局勢正逐漸安定,人民等待第一夫人吳淑珍的司法判決,新潮流卻不安份的與黑心泛統媒體勾搭起來,打造一個〔改革派〕的假象,為虎作倀的幫黑心泛統媒體鬥爭阿扁,違反了民進黨的團結。


2006年11月13日新潮流林濁水、李文忠立委的辭職,而這段時間以來,經常有不具名新潮流成員透過黑心泛統媒體發出訊息,要求黨中央讓民進黨立委去投罷免票,讓11月24日的三罷成功,幸好黨主席游錫?當天將所有立委請出場外,民進黨黨奸罷扁計畫宣告失敗。


想一想,如果沒有黨主席游錫?這段風雨飄搖時的堅持和努力,蘇貞昌和新潮流的種種錯誤政治動作,必然會裂解民進黨,斷送阿扁的政治生命,也給了黨國惡勢力一個復辟的機會,毀滅了台灣民主的未來。


蘇貞昌和新潮流在國務機要費起訴後,顯然是放棄〔不逼宮之政變〕策略,改以跳船的方式自保,大有罷扁好向泛藍輸誠的政治味道,並想保有〔改革派〕的假象好方便爭奪綠營地盤。因此他們對北高市長選舉並不在意,認為必輸無疑,阿扁的下台和民進黨的裂解萎縮是必然的,沈富雄為其子弟兵輔選,還一副鐵口直斷的語氣,可以看的出來當時新潮流這批人的政治判斷如何了。


是以如此,他們的種種〔背骨〕政治動作便毫無忌諱,連立委都可以辭職,連與新潮流同流合污的阿扁子弟兵羅文嘉都可以進行〔政治弒父〕,更別說為自己子弟兵輔選時唱衰民進黨了,一副民進黨不輸也要弄得讓他輸,唱衰的讓他輸的姿態,真不知道民進黨欠他們多少。


只不過,人在做,天在看,北高市長選舉的結果出乎這些〔背骨政客〕的認知,民進黨的聲勢谷底翻揚,利空出盡,所有的叛黨罪行都紛紛找理由解釋,否認的否認,扭曲的扭曲,鐵桿罷扁的立委不知恥的向阿扁示好輸誠,這些政客的醜態讓人嘔吐,讓人搖頭。基本上,蘇貞昌事件大致上到三罷為止,之後泛新潮流成員的行動看不出與蘇貞昌有關係(如羅文嘉事件)。


總結蘇貞昌事件可分三個要點,一個是〔不逼宮之政變〕的〔蘇馬會〕,一個是辭職的切割,一個是提議開放三罷的背叛。蘇貞昌應該為這三個問題道歉和表態,〔蘇馬會〕如果沒有政變意圖,就應該公開表態並公開為這種錯誤做法道歉,以昭公信。而辭職的切割,和提議開放三罷的背叛,應先取得阿扁的原諒,並且為其影響民進黨團結的傷害公開道歉,尤其是提議開放三罷一事,應有適當的政治表態和做為,以服人心。


最重要的是,蘇貞昌應與新潮流畫清界線,尤其是表態支持手術刀行動,譴責那11位政客,這樣方可挽回自己的政治生命,否則蘇貞昌就別怨嘆懷才不遇,別人對你有所誤解,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問題不在別人,而在你蘇貞昌身上。


〔註1〕「一審有罪下台」的其他討論,詳見〔游錫?的點滴在心頭〕一文,隨本文後一天發稿。



□ 〔資料來源:吳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j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